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四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三件大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67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14%;人均gdp19293元,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总收入51.47亿元,年均增长28.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71亿元,年均增长24.9%。工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1.19亿元,年均增长26.2%,四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5家、达417家,新冶钢、有色公司产值双超百亿元;200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0.33亿元,年均增长6.7%,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年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5.2亿元,年均增长3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7.4亿元,年均增长27.2%;新创中国名牌5项、中国驰名商标2件、中国出口名牌1项、湖北名牌50项、省著名商标32件、湖北出口名牌5项。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先后实施了西塞电厂一期、华新扩能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2.66亿元,年均增长26.9%。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0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97亿元,年均增长16.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9.4%和11.6%。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冶钢、华新等大中型企业改革,一批企业通过重组走上了健康发展轨道。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行农业税全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科教文卫体等各项改革同步推进。城市整体开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四年累计利用外资9.3亿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5家;2007年外贸出口达4.9亿美元,年均增长29.7%。全面推进以黄金山工业新区为重点的园区建设,黄金山工业新区总体规划、20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及路网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投入10多亿元,推进20多项重点设施项目建设,初步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框架;大冶城西北工业园和阳新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亿元;各城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认真编制并严格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四年共投入城建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8.36亿元,实施了城市区间快速路、李家坊隧道等77个城市道路改建、扩建工程,维修改造中心城区道路面积12.4万平方米;投入电网建设资金6.8亿元,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比2003年增长4.5%;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8.1%和39.9%。交通建设共完成投资14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455公里,比2003年增长57.6%。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9%。加强城市管理,黄石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万元gdp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下降,2007年市区二级以上良好天气达到302天,比2003年增加48天。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增通村水泥(沥青)路1575公里,新建户用沼气池2.45万口,新增造林面积30多万亩,解决了近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实施水利设施建设工程2万多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四年市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支出9.51亿元,年均增长24.1%。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累计登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184项、申请专利3638件,黄石两度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校现代化建设得到加强,筹资3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33.86万平方米,改造城区19所学校,新建校舍37万平方米;对农村和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完成中职教育资源重组,我市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拓展,质量不断提高,黄石理工学院实现了专升本,湖北师范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筹资2.9亿元对市管医院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乡镇卫生院改造、公共卫生及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惠民医院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成功承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黄石分会场的演出活动;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有6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城区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进展顺利,农村“村村通”工程取得新的成效。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水平不断提高,黄石籍运动员共获8项次世界冠军,我市再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民族宗教、援疆援藏、编制、审计、统计、物价、人防、气象、防震减灾、外事侨务、对台、国家安全、史志、保密、档案、科普、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986元,达到11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7元,达到3742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5.6平方米,达到27.1平方米。就业水平有新的提高,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帮助困难群众就业4.9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35万人次,养老金待遇月人均水平由2003年底的488元提高到802元;启动城镇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连续两年安排3000万元,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改善,先后有7.2万城镇居民、5.3万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加大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的力度,筹资1050万元,对城乡困难群众实行医疗救助,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2万人。投入1500万元解决廉租住房329套,累计向6522户“双困”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70多万元。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群众,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支持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政策落实工作,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村务公开和村(居)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四五”普法任务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市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启动了电子政务建设,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黄石被授予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我市成为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区域。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大腐败案件查处力度,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平安黄石”创建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信访民调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减少。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初步核算,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4%;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1%;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实现双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4%;外贸出口增长22.9%;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2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7.7%和17.6%;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4.46‰。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加快黄石振兴发展,把黄石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老百姓;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中央、省直各驻黄单位,驻黄解放军、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黄石改革和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对外开放的领域不宽、力度不大,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资源能源消耗较高,节能减排任重道远;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部门办事效率不高,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观念不强、作风不实,某些领域的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等。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黄石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大有作为的五年。经济全球化和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们扩大开放的前景更加广阔;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近些年我们通过艰苦努力的工作,为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奋发图强,黄石就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更快。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抓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优化环境“三件大事”,全面推进黄金山工业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基层政权等“四大建设”,统筹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各项工作,开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为黄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奋斗目标和任务建议为:
——经济发展力争实现翻番,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力争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力争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个,过3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个,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4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其中过300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城市发展实现秀美宜居,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旧城改造基本完成,沿江、环磁湖、黄金山新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团城山地区市政、商业、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完善配套;打造生态宜居大冶、阳新,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努力向100万人口大市迈进;积极争创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城乡居民小康生活更加殷实,和谐黄石建设呈现新局面。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体格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努力提高城市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并重,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与武汉城市圈的交通、产业、科教、市场对接,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不断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创新招商引资机制,鼓励外商扩大对黄投资,提高招商工作实效。今后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比前五年增长1倍以上。
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考虑黄金山工业新区、县(市)区工业园、乡镇工业集中区等各类园区发展,科学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分区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工,逐步形成产业互补、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园区体系。围绕“建新区”的目标,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黄金山工业新区,力争到2012年,新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特色支柱产业初具规模,现代化新城区格局初步形成。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黄金山工业新区与河西工业园、棋盘洲物流园、大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对接,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支持各县(市)区发展一批特色园区。坚持把园区作为“特区”办,加快各类园区的环境建设和体制创新。
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出口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扩大一般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提高口岸服务效率和水平。到2012年,力争全市进出口总额比2007年增长1倍以上。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一批优势企业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不断改善和优化开放环境。深入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黄石、优质服务”环境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开明开放的人文环境,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施产业集群工程。坚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战略转型的要求,重点围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建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能源、食品饮料等八大主导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大力引进产业配套和延伸加工,力争到2012年,黑色金属及延伸加工、有色金属及延伸加工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和食品饮料2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建材、机械制造、能源、纺织服装4个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的扶持服务,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净增400家以上,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企业达到5家,其中过300亿元企业达到2家。深入推进名牌创建工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再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
突破性发展服务业。按照优化结构、壮大主体、扩大规模的要求,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花湖、罗桥、棋盘洲三大物流园区和一批物流中心建设,形成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基本普及城镇宽带网络服务。着力培育文化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成长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影视传媒、文娱演艺等行业,推动文化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不断整合旅游资源,培植旅游精品,着力打造“青铜故里·山水黄石”新形象;培育和发展会计、律师、审计等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社区服务。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规划建设具有黄石特色的中央商务区和商业街区;认真落实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品牌和龙头企业,推动流通业态创新。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进一步调整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经营预算制度和监管制度,提高国有资本营运能力。深化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鼓励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和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富市进程。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重点发展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积极争创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调整优化市域经济布局。认真贯彻“一主三化”方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大冶市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发展资源型产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保健食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支持阳新县发展沿江经济带和棋盘洲临港产业,培育壮大建材、冶金、轻纺、化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支持各城区依托辖区大中型企业和特色功能定位,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园区,努力壮大和提升城区经济。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和水产业,扩大优质特色产品规模,培育农业品牌,壮大农业板块经济。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引进、培植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以上,带动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及信息、流通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统筹规划和发展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和引导农民务工增收。降低创业门槛,放手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回归”创业,引导农民创业增收。坚持涉农税收、价格及收费“公示制”,加大农民负担督办检查力度,严格监管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帮助农民减负增收。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整村推进和产业化扶贫步伐,扶持农民脱贫增收。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流转的有效途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合理的补偿机制。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服务新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林权、农产品流通体制、农村公益事业、农村金融保险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社会共建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黄石二、三产业的扩张转移,鼓励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促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加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加快农村“一建三改”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油路(水泥路)、通讯、广播电视三个“村村通”工程,抓好生态家园建设,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统筹发展城乡公益事业,强化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改善乡镇文化体育设施;加大城乡学校、卫生院对口支援力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四)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创新“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探索建立“两型产业”支撑体系的体制机制,推进黄石支柱产业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探索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向循环发展型转变;探索建立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承载能力;探索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加快建立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突出抓好冶金、建材、造纸等重点产业和新冶钢、有色等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加强对城市大气污染、噪声扰民和磁湖、青山湖、富河、大冶湖、铁金港等水污染专项治理;推进环境科技创新,支持企业新上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全面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开展小水泥、小选矿、小钢铁和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专项治理,到2012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到2012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逐步实现污水、烟气资源化;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化转型,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工业园区和农业生态园。建设绿色生态黄石,加大国土绿化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实施开山塘口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力争到2012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坚决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抓好农村环境的污染防治。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林地,坚决制止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深部找矿工作,高效利用矿产资源。
(五)大力推进城市布局优化和功能完善,努力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市各类规划,完善和落实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与武汉城市圈内城市对接,推进黄石与圈内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依托武汉提升黄石的区位优势。坚持着眼未来,统筹推进磁湖和大冶湖“两湖”之间地域的产业开发和水、电、路、讯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优化产业承载和社会服务功能。深入实施新区建设、环湖开发、旧城改造、沿江发展四大工程,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完善下陆、铁山基础设施,形成合理的城区布局形态。坚持统筹市区与大冶、阳新共同发展,加快形成以市区为龙头、以大冶和阳新为两翼、以中心城镇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支持大冶、阳新在注重特色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滨江、环湖、沿路开发,加强口子镇、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谈山隧道、李家坊隧道、东方大道等道路建设工程,完善城市路网骨架。加快城市电网、天然气、给排水、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与周边城市及城市区间交通枢纽工程建设,配合国家建成大广、杭瑞高速黄石段和鄂东长江大桥,力争长江三桥早日立项和开工建设,逐步完善市域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完成棋盘洲港区一期工程,完善新火车站配套工程,实施物流中心、高速客运站等站场建设。加强人防和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提升城市形象。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突出设施配套、市容绿化、卫生保洁、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工作重点,大力推进国家考核指标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城维系统市场化改革步伐,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健全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市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
(六)大力推进和谐黄石建设,努力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着力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就业培训,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重点解决“4050”人员和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力争到2012年,全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镇低保制度。加强住房保障工作,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逐步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救助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发展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湖北师范学院和黄石理工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加快建设和改造新体育中心、国乒基地等一批标志性体育设施和城乡基层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强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风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构建公益性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市博物馆、图书馆和社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和新的文化业态,繁荣文化市场,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繁荣发展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启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黄石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厂务、村(居)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发展基层民主。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的财政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快依法治市进程。
深入推进平安黄石建设。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规范信访秩序,畅通诉求渠道。加大人民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工作力度,依法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城市社区建设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国家安全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等工作。
(七)大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提高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政府。加强对政府公务人员的宗旨教育,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的管理模式和收费明白卡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按规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坚持求真务实,建设责任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实行行政问责制,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设电子监察系统,加强政务督查、限时督办和效能监察,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依靠制度管人制权理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制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腐败行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奢靡之风,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和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1.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4%;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大宣传造势力度,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尊重外来客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把“尊商、亲商、护商、安商”变成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引导和支持各级干部到最艰难的招商第一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创新招商思路,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前3强以及知名品牌,高起点引进项目;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大集团、大公司,主动承接产业资本转移;瞄准武汉大产业、大项目,主动融入产业分工协作;瞄准高端技术、终端产品、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切实加强招商措施,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各种招商活动,市级组建10个招商小分队,开展经常性招商,引导支持各县(市)区开展专班招商,选派百名以上优秀干部开展专题招商、干部挂职招商;积极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发挥经济职能部门及台办、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驻外办事处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实行经济部门与县(市)区、重点工业园区对口服务,形成全市招商一盘棋和全力服务招商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大招商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专班人员到位,确保项目责任到人,确保专项经费保障;认真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加快编制高新产业、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招商引资专项规划,加强项目库建设;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加大对招商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高标准制作城市街道等公共设施的中英文标识;积极做好招商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特别是对已签约的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抓落实,提高项目到资率和开工率。
(二)加快推进以黄金山工业新区为重点的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服务的要求,突出抓好黄金山新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以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大棋路和20平方公里工业起步区主次路网基本形成,完成金山变电站、汪仁变电站、自来水加压站、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主次道路的硬化、黑化和美化。加快机械工业园、科技工业园、有色工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进度,确保完成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在抓好30多个已进园项目建设的同时,力争再引进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落户园区。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市)区以多种形式参与新区开发建设。统筹推进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大冶城西北工业园拉开9.1平方公里的路网框架、5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及富士康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阳新工业园加快“三通一平”、鑫安汇达汽配等10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河西工业园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加快实施新冶钢特钢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
(三)着力培植壮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龙头企业扩能上档,集中组织实施新冶钢综合改造升级、有色20万吨铜冶炼改造、西塞电厂二期、中铝铜板带、东贝600万台压缩机扩建、阳新佳鑫铝板带等20多个产业链项目,形成优势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拓展产业聚集发展空间;按照一个企业、一个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协调服务的要求,健全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环境问题;坚持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与配套发展中小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力争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0家以上。积极引进培育产业集群的关键项目和协作配套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连带效应。重点围绕黑色金属及延伸加工、有色金属及延伸加工、建材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相关配套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紧紧围绕武汉100万辆汽车、80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引进实施大冶富士康配套模具加工和一批乙烯加工项目;加快引进一批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抓住沿海加工贸易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发挥黄石服装、制鞋等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实施一批加工贸易项目。进一步搭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平台,重点加强对产业集群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环境,推进银企合作,缓解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资金瓶颈制约;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和项目报批力度,最大限度地用好存量土地,千方百计保证产业集群发展的用地需求;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推进创业融资和社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引导,围绕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制订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技术创新等政策措施,建立骨干企业重点项目技术创新发展引导资金。深入实施精品名牌工程,力争再创1至2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一批省级名牌产品。与此同时,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支持轴承厂、一棉等企业改制重组,确保今年基本完成大中型企业战略重组任务;支持华新、东贝、美尔雅等上市公司发展,加大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黄石矿务局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加快港口集团、物资集团改革步伐,支持中央和省属在黄企业加快主辅分离工作,继续组织改制“回头看”。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搞好国有资本营运,开展国有资本预算试点。
(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招商,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支持劲牌酒业、振华柠檬酸、富川油脂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扎实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抓好四大优质产业带和六大特色基地建设,着力培育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农业项目的统筹协调管理,重点抓好“十镇百村”示范建设工作,完成国家和省安排的农村沼气“一建三改”项目14580户;继续实施“百企反哺”和高产农田建设等工程,完成县乡公路等级改造、通村公路174公里,完成高产农田7.5万亩、造林面积7万亩;抓好富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小型水库整险等水利工程建设;研究制定各类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的办法,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依法规范流转土地使用权,培育种粮大户,开展“送信息、送政策、送农资、送资金”和“订单收购”服务,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支持建设100个“600”、“150”模式养殖小区;围绕大冶福润公司和永惠食品公司等企业,支持建设30个年出栏20万只肉鸡和30个年出栏20万只肉鸭的肉禽小区;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争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以上。认真落实好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切实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稳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村级集体资金和账务“双代管”;抓好国有农场、农村小三场、集体林权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力争今年基本完成林改任务。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在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在统筹推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完成省定目标。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对10个重点污染源和13家耗能大户实行重点跟踪、重点监控。进一步加大重点减排项目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西塞电厂、黄石电厂烟气脱硫、有色冶炼厂反射炉技改等10大重点环保治理工程和工业窑炉改造、建筑节能等8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继续开展对小水泥、小造纸、小高炉、小锻造、小洗(选)场的专项治理工作,加快环磁湖、青山湖污水截流管网及老城区雨污截流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磁湖污水处理厂二期、花湖污水处理厂及大冶、阳新污水处理工程,加强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完成老虎头堤拆迁工程。启动改善磁湖水质工程。
(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强化规划龙头作用,着手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做好城中村改造规划,加强规划执法工作。加快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河西路、大广高速连接线等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迎宾大道、黄石大道等路段的道路刷黑、管网改造及绿化等工程;建成外贸集装箱码头,做好大广、杭瑞高速和鄂东长江大桥的协调服务工作,开工建设物流中心、客运站等项目,完成一二级公路路基30公里、路面50公里;建设大桥公交停车场、铁山停车场,新开辟河口、山南2条公交线路。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重点抓好磁湖南、北岸和华新小区综合开发,建设一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宜居小区;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排水管网8公里、泥巴路5万平方米;实施偏远地区改水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继续抓好城区公厕的改造。完善城市管理“7 1”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落实城管执法岗位目标责任制,逐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抓好“八乱”整治和“门前五包”工作,推进市容环境进一步好转。狠抓节水降耗,创建节水型城市。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政策,保障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推进信息技术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扩大惠民医院覆盖面,支持大冶、阳新加快惠民医院建设;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支持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继续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实施目标管理,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送戏、送电影下乡工程为载体,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完成工人文化宫综合改造任务,开工建设市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不断完善各级群艺馆、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以解决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为重点,大力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加强重点领域的产学研对接,加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集中开展违法生育和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行动,努力完成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八)扎实推进和谐黄石建设。采取培训就业、支持创业、劳务输出、政策扶持等措施,扩大就业规模,帮助零就业家庭中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确保已就业成员一年内就业稳定率达到85%以上;深入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依法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力争全年征收社保费12亿元,新增参保3万人。探索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实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三年”连调计划。抓好城市低保提标和农村低保扩面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做好“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综合采取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监管、控制新出台上调价费、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对困难群众实行补贴等措施,严格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市场价格总体水平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认真做好信访民调工作。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突出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深入开展“打恶除霸”斗争,遏制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今年全市着力办好8件实事:①帮助0.3万名城乡劳动者创业,带动1万人就业;帮助1.2万名城镇“4050”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援助0.5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②筹资5000万元,整村推进38个贫困村、老区村扶贫,完成540户2160人搬迁扶贫,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51个,启动小型水库后期扶持工作,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以上。③筹资5200万元,解决农村1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筹资500万元,解决城区登峰村、郭家花园、幸福社区、龙衢湾村等3500户居民吃水难问题。④筹资3000万元,解决新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遗留问题。⑤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入学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补贴;从2008年秋季起,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入学,对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困难家庭的高中学生进行资助;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困难家庭的中职学生实行专项资助。⑥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筹资800万元,建设和购买廉租住房150套;筹资650万元,对6500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住房补贴。⑦筹资1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实施127个小区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完成10个小区整治达标。⑧完成100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完成20个城中村改造规划,完成7个城中村片区共18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各位代表!推进黄石新一轮振兴和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待,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克难奋进、创新创造,加快推进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的伟大历史进程,为黄石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