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雨刚停,铁山街道冶矿路社区小广场又热闹起来,三三两两居民或聚在一起闲聊,或跳舞、打太极、带小孩遛弯,还有身着红马甲志愿者在清扫落叶……
“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居民参与、邻里互助的多元模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参与基层治理,缔造‘无事常联系、有事好商量、有呼必有应、邻里一家亲’的睦邻善治生活家园。”冶矿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静介绍。
共商共议 居民当好“主人翁”
“原来小区的车子乱停乱放,楼道堆满杂物。现在这些现象没有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社区服务越来越贴心,我是特意搬回来住的。”冶矿路小区居民王清国说,如今的街道干净整齐,垃圾天天清,而且绿化搞得好,到处草绿花香。
王清国所住的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近年来,道路破损、公共配套设施短缺、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越发困扰居民生活,居民改造的呼声越发强烈。
“虽然生活在一个小区,但居民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想要达成意见统一,就得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让大家参与决策。”王静介绍,社区发起“管家服务”倡议,由党员带头、居民参与成立“帮帮邻 红管家”社团,通过共商共议,研讨小区治理的着力点。
社区通过组建微信群与线下走访相结合方式,还组织社团通过“幸福敲门行动”上门征求居民对小区治理的意见建议,集中梳理各方面需求,实现收集居民诉求全覆盖。
“把群众的琐事小事当成社区工作的要事大事,群众才会与干部心贴心。”王静说。
“门口没有固定的便民座椅,把家里的凳子搬进搬出又不方便,放在楼栋口又阻碍消防通道,建议新增几个便民座椅。”“公园道路建议硬化,铺设彩砖。”“小区有人遛狗不牵绳,要加大管理力度”……对居民提出的建议,社区及时给予回应,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给出解决时限,充分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破损老旧的楼道变美观整洁了,小区车辆停放有了统一规划,家门口也添置了便民座椅。”居民孙静高兴地说。
群策群力 改善人居环境
走近冶矿路社区,独具特色的楼栋文化格外引人注目。冶矿巷楼栋外墙绘就“冶矿文化”主题墙画,装饰有特色美食麻辣烫、炕饺、黑粉等彩绘。
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鼓励居民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参与其中。“居民亲自参与,更珍惜改造成果,增强大家的凝聚力。”王静介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对各个楼道进行清理,并把放在楼道间的盆栽移到彩绘墙下集中展示。
与此同时,根据居民建议,社区还将一个废弃空地打造成公共活动场所,把之前无人问津的活动室改成居民活动阵地,丰富居民的文体生活。
另外,社区将一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居民组织起来,根据他们擅长的技能成立“微团队”,发动他们参与便民座椅安装、庭院灯维修、花坛改造等项目,当好社区“微治理”助手。
共建共享 激发治理内生力
社区“微治理”在于“三分改、七分管”。
“归根结底,还是要居民参与公共设施管理维护。”王静介绍,要想把实事办好,巩固治理成果,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和平里小区的非机动车数量增加,原有的车棚满足不了停车需求,导致车辆乱停乱放,既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又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希望增设停车棚,但停车棚建设地点却没能达成共识。
为此,社区联合小区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骨干等进行实地走访,商量办好家门口的事。在花坛边,在楼栋口,一场场居民议事会开得热火朝天。在经过多次沟通后,大家决定在小区一处空地安装停车棚。今年年初,10米长的停车棚投入使用,5名“红管家”自发参与维护车棚环境卫生和安全宣传工作。
王静表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不仅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力,也让社区发展更有韧劲。